北京奥运会盈利还是不盈利_北京奥运会的盈利
1.为什么说举办奥运会会赚钱?
2.中国在奥运会中是如何赚钱的
3.08年奥运会中国是赚钱还是赔钱?
4.北京奥运会盈利了吗(开支情况)
5.中国举办奥运会在经济上是赚了还是亏了?赚了多少?
本来日本东京奥运会应该在2020年7月举行。由于没有预料到人类的新冠状病毒,全球人民的人身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奥委会不得不推迟一年的决定,这对日本国家来说一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021年能否顺利举办,也有很大的变化和不确定因素。全球形势非常严重,日本肺炎疫情的防治令人心寒。对日本来说,这场夏季奥运会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破产和严重的损失。中国2008年奥运会是人类最成功、最突出、最精彩的夏季奥运会。每个人都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充满信心,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我们中国人的组织协调能力,我们现阶段的防控措施都比日本高,恳定再次征服世界,实现梦想,为世界留下震撼人心的盛典。
这个计算不出实际的精确数。你认为项目投资3000亿元是举办夏季奥运会的两周吗?3000亿元包括所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奥运会展厅、北京奥运村(比赛后成为商住楼)、地铁站、路面、生态公园、城市园林绿化、机场、地铁站甚至高铁(当时的京津城际),所有市政工程都有所改善。夏季奥运会举办期间那两周的运营费用不多,宣布举办期间的运营费用靠门票费收入,广告标题赞助收入,转播权转让收入基本可以平衡。
所以,如果你问所有项目投资的3000亿利润是多少,那么你就算算北京地铁线10地铁线、5地铁线、13地铁线、8地铁线,这是奥运会快速基本建设的路线本身的收入,也是这么多年来推动北京经济发展的收入。算算首都国际机场T3和北京南站的收入。算算北京奥运村开放卖房的收入。计算奥运场馆开放租赁主题活动的收入。以上是多少还能算清楚。你认为如何考虑生态公园、园林绿化和市政管理的改善产生的收入?另外还有一个账户,一场夏季奥运会相当于北京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传播和营销推广,如果没有夏季奥运会,只是简单地为全球所有国家流行的非主流女生传统式非常规新闻媒体做广告,保证这类城市品牌的传播范围必须 花费多少宣传费用。不为这件事专业掏钱,那也算是收益。这样算下来,你觉得3000亿的项目投资,利润是多少?
为什么说举办奥运会会赚钱?
总体来说是“赚钱”:
奥运会不仅给我国带来了文化软实力,还增强了我国的整体国力,带动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和一批高科技产业的提升和带动,可以说软硬实力在这次奥运会上体现了淋漓尽致。
此外,要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就可以利用这些场馆,稍微改造一下就可以了用了,鸟巢还成为了举行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的专业场馆,比如一些知名歌手都在这里举办了演唱会,这都是可以盈利的,还在持续创收中,而且对提高全民热爱体育也是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奥运会财力来源
不过奥运会,还真不是随随便便想办就能办的,这背后得有巨大的人力财力支撑。就拿东京奥运会来说,在决定延期一年之前,东京奥运会的总预算就达到了约合792亿人民币,由于遇到了疫情,预算费用上浮了22%。
从历届奥运会的收入占比来看,50%以上的收入是由「转播权」和「赞助」两部分组成。在提到奥运的时候,人们也会经常联想到一个词:奥运经济。它指的是在奥运会举办前后的一段时期内,所发生的与奥运会举办有联系的,具有经济效果或经济价值的各类活动。
中国在奥运会中是如何赚钱的
举办奥运会会赚钱是因为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开始,不少国家凭借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使奥运会实现盈利。主要有以下赚钱渠道:
1、转播权销售收入?
出售转播权是奥运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2004年悉尼奥运会以前,转播权收入的60%分配给国际奥委会。为了使更多经费用于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収展,国际奥委会决定2004年后只收取转播权收入的49%,加之不断上涨的转播权售价,奥运会主办国分得的实际数额呈增加趋势。?
2、商业赞助收入?
自1985年起,国际奥委会将赞助商分为三大类,并将每类授予相应范围的经营权。其中包括:
(1)TOP赞助商。1985年国际奥委会与瑞士国际体育和休闲集团签订TOP赞助商计划,赞助底价为400万美元,参与合作包括可口可乐等全球35家企业。?
(2)官斱赞助商。每届奥组委可以在本国征集官斱赞助商,收入同样需在国际奥委会与奥组委之间进行分配。?
(3)官斱供应商。奥组委可以征集官斱供应商,允许其产品使用奥林匹兊标识,主要用于通讯设备、装饰品、衣帽服饰领域,商家需将其产品营业额的10-15%上交奥组委。?
3、衍生品收入?
自1920年安特卫昔奥运会首次发行纪念邮票、1951年赫尔辛基奥运会首次发行奥运纪念币以来,历届奥运会都发行奥林匹克纪念币和纪念邮票等周边产品,衍生品逐渐成为奥运会主办国稳定的收入来源。除了邮票和纪念币等主流收藏品之外,一些另类衍生品同样受到收藏者的追捧,例如奥运主题**、奥运手机等。?
4、门票收入?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共售出约800万张门票,实现门票收入4.2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5%。2000年悉尼奥运会门票收入高达6.17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1.78%。
5、建筑投资收入?
国际化赛事对举办城市的建设要求较高,促进了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增长。例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政府迚行了扩建机场、整修公路、治理汉江、防止公害等工程,以奥运为契机跨入到新关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投资总额达到当年西班牙的GDP总量的5%;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政府重点建设了包括奥森公园、首都机场、北京南站在内的142个项目,迅速提升了城市建设管理和生态环境水平。?
6、旅游产业及相关交通、餐饮收入?
据澳大利亚旅游局统计,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海外游客增加了50万人,新增加的旅游产业为澳大利亚带来了42.7亿美元的收入。?
7、文化传媒收入?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组织了超过25000艺术家与12000项表演的“伦敦2012文化节”,在全英范围内约2000万人参与,其中有300万人参与了付费活动。
08年奥运会中国是赚钱还是赔钱?
京奥砸大钱,恐难回收成本
史上规模最大、耗资超过400亿美元(1320亿令吉)的奥运会,已在北京掀开序幕,各界都不看好会有盈余,但主办国中国却声称有赚头。
关于奥运成本的问题再度浮出水面,有媒体质疑中国为一场仅持续两周的体育秀,支付了过高成本,而有些中国国内媒体,则针对性地批评了这种对中国的偏见。
据北京奥委会的资料显示,此次奥运会预算支出为23亿美元(75亿9000万令吉),由于市场开发的成功,盈利目标将为1600万美元(5280万令吉),由此中国可能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盈利最多的国家。
但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名为「为奥运算算账」的文章,提到中国为奥运会的投入「总计420亿美元」。23亿与420亿,这是个巨大的差别,直接影响对奥运会奢侈与否的判断。
《华尔街日报》引用的奥林匹克研究中心的估算数据中,奥运的成本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投资、奥运场馆建设、运营成本及安全保卫成本。
对此,北京奥组委专家张清表示不能把奥运会筹备之外的城市基础建设、改善交通和环境的费用全算在奥运会预算中。因为即便不举办奥运,按照北京的十一五规划,相关的城市建设、交通和环境的改造都是要进行的。如此一来,剔除掉了将近400多亿美元,420就是20了。
建设规模大难维护
然而,借用会计上的说法,这20多亿美元的预算只不过是一种账面成本。
根据奥组委发布的信息,奥运场馆的建设总支出控制在130亿人民币(62亿4000万令吉),按照现行汇率,也就是19多亿美元。
如果按照奥组委的算法,那么中国只需要提供出部分奥运硬件,以及小部分运营资金,就可以成功举办一次奥运会。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现实情况,20多亿美元实在是难以让人信服!
其实,将奥运的运作看成一个项目,其最真实的成本还应另外考虑那些看不见的成本。
首先,在奥运场馆建设成本方面,本次奥运会建造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鸟巢、水立方等等。
这些虽然是「必须」的建设,但它们通常只是为了单一的奥运而建立,赛后如何能持续经济地利用是非常困扰的问题,奥运会的历史也表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另外,北京奥运会的许多相关设施的建造规模都比历届奥运会的大得多。过大的规模不仅加大了后续利用的难度,也加剧了相应的维护成本。
为环保增运输成本
其次,在环保投资方面,政府为了尽快达到奥运承诺书所要求的环境标准,采取的短期措施蕴含了很大的隐性成本。以提高空气质量为例,北京及其周边6省区市协同实施的加强汽车管理,由此导致的运力资源的短缺大大提升了运输成本。
这个管制的领域,还广泛存在于如建筑、钢铁、市容整治等其他领域,企业的强制被迁徙和短期停产,也对经济造成了短期冲击。
另外,在安全保卫方面,由于近年来恐怖主义的氾滥,这方面开支的增加,也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最后,奥运会的成本还涉及到了如火炬传递、各地喜迎奥运的相关庆祝活动的等。
北京奥运会盈利了吗(开支情况)
从经济方面来说,中国有能力承担起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届奥运会,让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4万亿美元左右,相对于此,奥运会开支不算什么大问题了,而且赞助商已经承担了部分成本。
此外,大多数支出都不是直接用于奥运会,而是花在道路、地铁及机场等能带来长期效益的地方。虽然目前来看,当年举办的奥运会还没有回本,但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不仅使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也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可以说,奥运会的政治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所付出的经济代价。而且鸟巢作为中国的脸面,增强了世界对中国举办奥运会的信心,这是无法用钱财来衡量的。
中国举办奥运会在经济上是赚了还是亏了?赚了多少?
说到奥运会是否赢利,首先要明确赢利的主体是谁。一般说来,一届奥运会是否赢利,一般指的是奥运会主办城市组委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办机构,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问北京奥运会能否赢利,如果没有特指,一般就是指北京奥组委能否赢利。
主办城市组委会如果赢利,一般认为是皆大欢喜;亏损了,肯定不是令人高兴的事。但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是这样,是赢利是亏损,需要做一些具体分析。有些主办城市组委会,虽然举办奥运会本身没有赢利,但主办城市的市民却得到了实惠,并对城市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难道能说主办城市组委会的亏损就一定是坏事?以雅典奥运会为例,奥运会期间,主办城市相当的投入用于场馆建设和与奥运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虽然最后算账组委会亏损了,即收入小于支出,但由于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却为雅典市民带来实惠,并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了条件,能够说这种亏损就一定是坏事?
主办城市组委会赢利,在一般情况下应当看作是好事,但赢利是否越多越好呢?这也需要做一些具体分析。对主办城市组委会来说,收支相抵后的赢利,必须按照一定比例上交国际奥委会。正因为此,很多国家主办城市组委会的财政预算,大体都是按照少赢利或零赢利来做安排的。以伦敦为例,伦敦2012年奥运会的预算收入是24.62亿美元,预算支出也是24.62亿美元(其中包括1.05亿美元的不可预知费用)。北京在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后曾对世界做出承诺,将赢利所得,建立一笔基金用于资助非洲的体育事业。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奥组委的收入与支出,基本思路是大体平衡,略有赢利。正因为此,在北京申奥报告里,在总预算16亿多美元的前提下,争取有1%左右的盈余。即预算收入16.25亿美元,预算支出16.09亿美元,这样就有了1600万美元的结余。
现在的问题是,经过几年的筹备,特别是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超过预期的情况下,其赢利空间是否也会有所提升。
可以对北京奥组委的收入来源做一分析。
北京奥组委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一是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收入,这应当是北京奥组委最大一笔收入来源。2008年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给北京奥组委的电视转播收入达到了8.3亿美元。二是国际奥委会分给北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收益。2008年,这笔市场开发收益也达到了3.34亿美元。三是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获得的商业收益,这是一笔仅次于电视传播收入的一笔收入来源。这笔收益,最初预算是4亿美元,由于企业参与热情高涨,市场开发超过预期,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收入超过悉尼和雅典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的判断。此外,北京奥组委的收入来源还包括奥运会门票和纪念品收入,中国政府的财政补贴,赛后物质的处理收益,个人与集体的捐赠等。按照目前的来源分析,北京奥组委的收入超过20亿美元是没有问题的。
但绝对不能对2008年奥运会的赢利有太多的奢望。在支出方面,由于种种因素变化,由于前期对一些预算支出缺乏足够认识,随着筹备工作的深入,原先所做的预算支出,现在看来明显偏低。例如对保险、风险管理、公关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认识不足,在这方面的支出将有大幅度提升。此外,由于国际奥委会对主办城市的要求不断提高,支出也随之增加。以电视转播为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实现高清晰度电视转播,这一技术升级是需要有大量技术投入的。奥运会的城市景观投入,也超过最初所做预算。国际奥委会对主办城市的城市景观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高了,投入自然增加。上述分析意味着,在收入增加的同时,2008年奥运会的支出也将有大幅度提升。但2008年奥运会支出到底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目前只能给出一个大致判断。按照北京奥组委副主席蒋效愚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给出的支出数字,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全部运行经费不会超过雅典奥运会,从大数上说,少于24亿美元。这意味着,2008年奥运会收入与支出将十分接近。北京奥组委能否赢利,现在看来,也并不一定是铁板钉钉。即使能够赢利,其空间也十分有限。
实际上,不论北京奥组委是否赢利,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国——中国,一定会从举办奥运会得到巨大收益。2008年奥运会,将极大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将极大增强全球华人和全国人民的凝聚力。2008年奥运会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推动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全方位的发展,并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厚重的一页。对主办城市北京来说,通过奥运会,将极大地提升北京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及整个北京的现代化水平。北京通过举办奥运会,扩大了在全球的影响,城市景观和人文素质得到提升,市民从中得到实惠。中国,中国北京,以及中国香港、青岛、上海、天津、秦皇岛、沈阳六个奥运会举办城市都从筹备承办过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北京奥运会几年筹办的过程分析,其积极影响正在显现。
2008年奥运会,中国将是最大的赢家。从这一意义分析,北京奥运会赢利没商量。
专家称北京奥运直接经济收益超过20亿美元
从2001年申办奥运成功,七年多来,北京在人文、生态、生活环境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度令人胆战心惊的“沙尘暴”,取而代之的是绿树和蓝天,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让北京普通老百姓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舒适。
环境的收益有目共睹,除此之外,据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的专家初步计算,包括奥运营销、奥运商业推广、赞助商活动、广告、场馆建设、门票收入、转播权收入等,北京奥运经济内涵意义上的总收入大约为20亿美元。
除此之外,北京奥运会还能给北京、给中国带来多大的收益?
“排除近期的商业广告的收益和本身财务平衡看,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奥运对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效应。作为一个经济快速成长中的国家,北京奥运会带来的更重要的影响在于:提升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8月16日,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程秀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如是说。
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亿美元
相关资料显示,奥运会的收入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转播权出售的媒体收入,二是现场门票收入,三是来自各级赞助商的收入,四是标识衍生所产生的收入(如吉祥物和各种周边产品的开发)。
据程秀生副理事长介绍,本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可以直接从国际奥委会拿到两笔主要收入:一是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权总体收益的49%。北京主办本届奥运会的2005年—2008年周期里,国际奥委会的电视转播权总收入为17.37亿美元,北京所得大约为8.51亿美元;二是TOP计划(即奥运会合作伙伴计划)所有收益的33%。TOP计划总收入为8.66亿美元,北京所得约为2.86亿美元。北京奥组委从国际奥委会拿到的就是大约11.37亿美元。此外,奥运会门票和纪念品也将为中国赚上一笔,其中门票预算收入约为1.4亿美元,而特许经营预算收入约7000万美元;最后,加上中国政府的财政补贴、赛后物资的处理收益、个人与集体的捐赠等,北京奥组委的收入超过20亿美元没有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的经济发展有明显推动作用。奥运给北京乃至中国送来了巨大的经济蛋糕。” 程秀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奥运会主办模式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依靠民间力量举办的纯市场化商业模式,比如洛杉机奥运会;二是以政府统筹为主,结合运用市场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大多为成长型国家采用。中国采用的是第二种模式。一方面,政府对北京奥运会高度重视,从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奥组委进行市场开发,尽量发挥市场的提升效应。
数据显示,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奥运经济对北京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提供的报告显示,在2005—2008年的“奥运投入期”内,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11.8%,较“十五”期间提高 0.8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受奥运影响GDP的拉动幅度增长最大,达到1.14%,2008年为0.85%。2004—2008年间,奥运因素共拉动北京GDP增加1055亿元。
杨开忠:奥运间接带来8大收益
间接收益:不仅仅是经济数字
奥运会圆满结束后,业内人士也开始盘点奥运带给中国的间接收益。
英国运动经济学教授克里斯·格拉顿在今年6月举办的“2008奥运经济(北京)论坛”上表示,估计北京奥运会至少能够带来60亿美元的“赛后收益”;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信息研究部副部长林显鹏用专业方法测算出,从2003年至2010年,北京奥运会产生的总体经济影响将达到717.06亿美元,其中直接影响为419.32亿美元。如果算上旅游、商业、地产、建筑、交通、体育、科技信息、电信等因奥运而受益的外延产业,从2003年至2010年的8年间,北京奥运会所产生的总体经济影响将达到717.06亿美元。
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开忠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则把奥运带给中国的间接影响总结为八大收益:
一是经济增长。在奥运筹备期间,北京GDP增长了1%左右,但奥运对北京的影响在奥运会后,仍然通过奥运形成的各种资产进一步推动北京的经济发展。未来两三年内,可以明显看到由于奥运资产发挥作用,北京及周边环渤海地区的文化、体育、会展、旅游等产业,迎来一个井喷期。
二是社会收益。通过举办奥运会,大大增强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
三是文化收益。加深了全世界对我国的文化的认识。
四是科技奥运理念收益。奥运场馆的科技理念,可以进一步为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重要思路。
五是中国国际形象得到极大提升。
六是生态收益。通过举办绿色奥运,贯彻绿色奥运理念,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绿化覆盖率,普通百姓的生态意识大大提高。
七是形成了一个跨层次(从中央到地方)、跨部门进行综合决策的体制和机制。为了主办奥运会,各级政府和部门,进行跨地区合作,有效改善了我国长期以来各地存在的条块分割现象。
八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现代化进程提速。
奥运投入对经济基本面影响甚微
在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外界的目光开始纷纷投向中国经济的下一步发展前景。中国经济会在奥运后走向萧条吗?2008年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原会长魏纪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奥运会结束后中国经济不会下滑,因为许多机构和专家假设了一个前提,就是中国经济发展是靠奥运会来推动的。因此,奥运会结束之后,经济自然就会下滑。但这个前提是伪命题,所以其推论的结果并不会发生。”
“北京市经济仅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6%,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也仅占中国过去 4年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5%到1.06%。因此奥运会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对后奥运经济效应冲击不会太大。”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程秀生向《中国经济周刊》如是分析。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也曾在相关场合表示,中国不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出现 “后奥运衰退”,因为中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由于更加重视环保和资源消耗率,固定资产面临大规模更新,中国工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服务业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强。从近期举办奥运会的国家来看,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如1996年举办奥运会的美国,举办前一年经济增长2.5%,当年增长3.7%,1997 年的增长是4.5%。
何谓奥运经济
奥运经济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资源优势和奥运会创造的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而拉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并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阶段性经济发展加速的经济现象。
奥运经济可以分为直接奥运经济和间接奥运经济两大部分。直接奥运经济是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和围绕开发奥运资源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具体包括:1、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如比赛场馆和相关设施的投资及投资拉动等;2、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如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各项内容,主要由赞助计划、特许计划组成,包括电视转播权的销售收入、赞助商的赞助和门票收入、各行业专有赞助商的赞助等。
间接奥运经济指除直接奥运经济外,在奥运会举办的全过程中,能够引起举办城市与国家的经济、社会指标发生改变的活动。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素质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新增长点和新产业的培养等。